琉璃瓦(以陶土或琉璃為原料,表面施釉的傳統建筑瓦件)長期閑置時,受環境溫濕度、光照、風化及物理碰撞等影響,易出現釉面損傷、開裂、風化等問題。建議每3-6個月檢查一次,具體原因和檢查要點如下:
一、確定3-6個月檢查周期的原因
材質特性與環境影響:
琉璃瓦的釉面(玻璃質層)雖堅硬但脆性大,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,會因溫度驟變(熱脹冷縮)、雨水侵蝕(尤其酸雨)導致釉面開裂、剝落;陶土胎體若吸濕后遇凍,可能凍融開裂。3-6個月的周期可及時發現早期釉面破損或胎體風化,避免損傷擴大。
存儲環境的動態變化:
即使在室內存放,溫濕度也會隨季節變化(如梅雨季節濕度驟升、冬季干燥),可能導致瓦件表面滋生霉菌(污染釉面)或胎體干裂。露天臨時存放時,更易受陽光直射(釉面褪色)、雨水沖刷(胎體吸水)、風沙磨損(釉面劃傷),需縮短檢查間隔。
二、檢查要點
釉面狀態
觀察釉面是否有裂紋(細微龜裂或貫穿性裂紋)、剝落(釉層成片脫落露出胎體)、變色(局部發黃、發黑,可能是霉菌或污染物侵蝕)。
檢查釉面光澤度,若局部失去光澤、出現劃痕,可能是風沙磨損或硬物碰撞導致,需及時防護。
胎體與結構
查看瓦件邊緣、拐角處是否有破損(如缺口、崩裂),陶土胎體是否有風化粉化(用手輕觸,若有粉末脫落,說明胎體已老化)。
對于有孔洞、槽口的瓦件(如筒瓦、板瓦),檢查接口處是否開裂,避免安裝時因結構強度不足斷裂。
存放狀態與環境
檢查堆放是否穩固:瓦件需平放或側立(根據形狀),避免堆疊過高(≤1.5米)或傾斜,防止重心不穩傾倒摔碎。
查看存儲環境:室內存放需確認是否潮濕(地面有無積水、墻壁是否返潮),露天存放需檢查覆蓋物(如防雨布)是否破損,是否有雨水滲入、陽光直射。
三、特殊情況的調整
露天存放:若因條件限制只能露天臨時存放,需縮短檢查周期至1-2個月,并重點檢查防雨、防曬措施(如及時修補破損的防雨布,加裝遮陽棚),避免瓦件直接受自然環境侵蝕。
珍貴或仿古琉璃瓦:對于工藝復雜、釉色特殊的琉璃瓦(如古建筑修復用瓦),建議每月檢查一次,必要時單獨用軟質材料(如泡沫、棉布)包裹,避免相互摩擦損傷釉面。
四、檢查后的處理措施
發現輕微釉面劃痕、污漬,可用軟布蘸清水擦拭(禁止用洗滌劑,避免腐蝕釉面);
若有裂紋但未貫穿,需單獨存放,避免受力后擴大;
風化、破損嚴重的瓦件,評估是否可修復(如小范圍破損可用專用釉料修補),無法修復則淘汰,防止影響整體安裝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