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廠家倉庫的產品檢修頻率需結合存儲環境、產品特性(新瓦/庫存瓦)及存放時長綜合確定,核心目的是及時發現釉面損傷、坯體受潮、堆疊隱患等問題,保障產品質量。具體檢修周期如下:
一、常規庫存產品(新瓦,存放≤6個月)
檢修頻率:每月1次
檢修重點:
外觀檢查:抽查瓦件釉面是否有劃痕、崩邊、釉裂,尤其關注堆疊層之間的摩擦痕跡(如筒瓦與板瓦接觸部位)。
堆疊穩定性:檢查托盤是否變形、緩沖材料(稻草、泡沫)是否移位,防止瓦件傾斜擠壓導致坯體斷裂。
環境監測:記錄倉庫溫濕度(確保濕度≤60%),檢查通風是否順暢,避免局部潮濕導致坯體返潮(背面出現霉點)。
二、長期庫存產品(存放>6個月,或季節性存儲)
檢修頻率:每2周1次
檢修重點:
釉面與坯體深度檢查:
釉面:重點查看是否有“脫釉”(釉面與坯體分離)、“失光”(釉面光澤變暗淡),尤其深色釉瓦(如孔雀藍、黑色)需警惕陽光直射導致的褪色。
坯體:翻轉瓦件檢查背面,若有細微裂縫或吸水痕跡(顏色變深),需單獨隔離并評估是否可修復。
分類篩選:對庫存超1年的產品,按質量分級(完好、輕微瑕疵、報廢),優先處理臨期產品,避免長期存放導致性能下降。
防護措施維護:補充失效的干燥劑,更換受潮的緩沖材料,確保覆蓋的牛皮紙/棉布完好(防止灰塵直接接觸釉面)。
三、特殊場景(如潮濕地區、雨季或露天臨時存儲)
檢修頻率:每周1次
檢修重點:
防潮檢查:南方梅雨季、沿海地區需重點排查倉庫漏雨、地面返潮情況,發現瓦件底部受潮(坯體發軟)需立即轉移至干燥區域,并用吸水布擦拭。
極端天氣后排查:暴雨、臺風或高溫后,需全面檢查堆疊是否坍塌、瓦件是否因熱脹冷縮產生裂紋,尤其大型脊瓦、吻獸等異形件需逐個穩固。
四、出廠前抽檢(發貨前)
必檢環節:無論存放時長,產品出廠前需100%抽檢,重點檢查:
尺寸偏差(如瓦長、弧度是否符合訂單要求);
釉面完整性(無劃痕、色差);
坯體強度(輕敲聽聲音,清脆為完好,沉悶可能內部有裂)。